>>>中公法考考试咨询中心
黑恶势力是破坏经济社会
健康发展的毒瘤
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顽疾
又是一年开学季,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相对单纯,那近期你是否收到过这一类信息:短信通知“缴纳学费”、“查看课程”、“返还学杂费”、“学费减免通知”……再附有来源不明链接,推荐下载APP刷单赚取佣金,推荐赚钱的兼职,还有推荐各种校园贷,冒充亲友借钱……遇到这样的情况要警惕,这些极有可能是不法分子设下的圈套!
密小检梳理了几种较为典型的诈骗形式,为大家送上一份开学防骗指南,请家长和同学们收好。
冒充亲朋好友借钱、冒充子女索要学费
诈骗形式之一
8月24日,某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准大学生小金带着哭腔的求助——有人冒充他的高中同学,以急需用钱为由在QQ上向他借钱,并答应在支付宝上还钱。轻信的小金通过对方提供的微信扫码转账,被骗1990元,而这些钱是他为大学新学期准备的生活费。
骗子的手法:
骗子冒充学生好友、亲戚,以各种理由借款;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冒充在校子女,以参加培训班、提高班、兴趣班等交学费为名,通过QQ等网络社交工具实施诈骗。
检察官提醒
遇到这种情形,在转账支付前务必通过电话、视频方式与亲友或子女进行确认。尤其是发现亲友、子女通讯信息更改时(骗子往往会用其他QQ、微信),各位学生、家长需引起注意,万万不可轻信。
以刷单赚取佣金、介绍兼职为由骗取各种费用
诈骗形式之二
某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郑某报警,称他在某某园区内看到有人发布刷单赚取佣金的消息。联系后,对方让其下载“***”APP进行联系。随后对方给其安排好刷单任务并向其发送二维码。郑某按照对方所说的操作开始刷单,通过支付宝和银行卡先后转账15948元,结果发现被骗。(相关案例:虚假刷单三万余元,最终因诈骗罪判刑?)
骗子的手法:
利用学生群体希望通过社会兼职、勤工俭学来实现“财富自由”、“社会独立”的心理,声称以刷单赚取佣金、兼职代理、一元体验等方式,骗取所谓各种费用,更有甚者诱骗学生加入传销组织。
检察官提醒
学生在勤工俭学时,一定要到有资质、信誉好的职介机构找工作,或到正规单位应聘。工作地点可选择在商场、活动现场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正规单位在招收兼职员工时,不会收取保证金或扣留身份证件,正规的中介公司也不会在事前收取任何形式的中介费用,先交钱的绝大部分是诈骗。
忽悠办理校园贷款收取高额利息
诈骗形式三
2017年3月,某高校大学生小张向公安机关报案。2016年,他在微信广告中看到一条“校园贷”信息,称能为学生提供低息贷款。小张因手头紧,找到这家公司借款5万元,但实际到手只有4万元,借条却打了9万元。对方告知,若按时还款无需按照借条还。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本金利滚利涨至30万元。小张无力偿还,公司派人将小张带到一辆车上威胁拿不出钱不放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小张打电话给父母,父母帮其“还债”。(相关案例:热点案例|别再贪心了,校园贷真的惹不起?)
骗子的手法:
利用大学生对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欠缺,网贷平台或诈骗分子不如实告知贷款的风险,打着“无抵押”、“低利息”的幌子,诱骗大学生办理校园贷。高额利息让学生难以归还贷款,骗子们又以“连环贷”“裸贷”的方式继续施压,最终利滚利成巨额债务,达到目的。
检察官提醒
大学生要了解自己的实际购买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切勿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重视和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
若确有贷款需要,务必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切勿因手续简便、门槛较低等原因,选择不合法合规的贷款公司,造成损失。
警惕来源不明的链接、群发含木马病毒的信息
诈骗形式四
某年8月,陈女士发现银行卡里的14万余元不翼而飞,立即报警。公安机关随即查明陈女士的银行卡先后被转移了100多笔,每笔1000元,但陈女士并未收到任何提示短信。警方经进一步侦查发现,原来“罪魁祸首”是陈女士手机安装的一款名为“和校园”的软件,该软件包含一个木马程序,因此拦截了所有短信。
骗子的手法:
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网页链接的短信,链接被点击后,木马程序自动安装,而后通过被害人手机盗取个人信息,进而实施诈骗。此类信息主要以“缴纳费用”“查看课程”“致家长(学生)的一封信”“返还学杂费”“学费减免通知”等内容进行伪装。
检察官提醒
收到与学校有关的短信,通过电话确认、语音沟通才是最安全的。收到带有链接的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点击,直接删除,更不要轻易汇款。建议手机加装安全软件,可对此类诈骗短信直接拦截。
保护好你的身份证件,盗用证件办理银行卡
诈骗形式五
某大学学生小林,3年前不慎被人盗走手提包,内有身份证。之后,她不断接到各类催款信息,其中不少是网贷平台,小林都选择置之不理。直到近日,有人找到小林的学校让她还款,甚至威胁说要让她毕不了业,她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果断报警。
经过公安机关调查,原来有人盗走小林身份证后,冒充她办理了银行卡,并进行网贷。3年间,累计“欠款”超过10万元。
骗子的手法:
开学期间,学生的身份证成了骗子眼中的目标。除了用偷窃的方式,一些骗子甚至会伪装成学长学姐与学生套近乎,以“老生代办”“老乡帮忙”“跑腿服务”骗取证件。有的身份证会被卖给不法分子,有的被拿来申请信用卡实施盗刷或利用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上进行贷款。(相关案例:法考热点案例_信用卡套现赚钱反被套 揭秘代还信用卡风险)
检察官提醒
新生入学办理手续经常会用到个人证件,这些证件务必妥善保管,不能图一时方便,假手他人代为复印、递交,更不能出租、出借给他人使用。遇到确需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时,切记注明专项用途。
举报方式和途径
1、密云区扫黑除恶电话举报
密云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举报电话:89095380
密云区公安分局举报电话:69041350
密云区纪委(密云区监委)举报电话:69086460
密云区检察院举报电话:12309;59557739
2、密云区扫黑除恶邮件举报
举报人可发送电子邮件到密云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邮箱进行举报,电子邮箱:myqshb@126.com。
3、密云区扫黑除恶信函举报
举报人可直接将信函投送到密云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专用信箱。信箱位置:密云区政府门口处(密云城区鼓楼西大街3号)。
4、密云区扫黑除恶网站举报www.myzf.gov.cn
原标题:“开学法治礼包”拍了拍你,让诈骗套路无路可套
文章来源:http://www.bjjc.gov.cn/bjoweb/ajjj/107574.jhtml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关注“中公法考”公众号,享惊喜